作为机动车辆的心脏,发动机在大多数人眼里只能一次性使用,但是随着我们国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废旧的发动机通过技术处理后,还能“起死回生”像新发动机一样使用。10月31日,记者来到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内,亲眼目睹了让整个废旧发动机重新焕发青春的过程。
当天上午,记者在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综合管理室经理于强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发动机的拆解车间,看到这个地方摆放着上百个从全国各地运来的废旧发动机,每台发动机上面都布满了一层油灰,有的机体或零部件已经损坏,这些发动机是怎么样处理的呢?
在拆解车间里摆放着一排正在拆解的发动机,工人们首先利用机械手,把发动机上表层的线路、零部件逐一拆解。第二道工序就是拆解机体。由于发动机属于精密仪器,每台发动机至少有上万个零部件组成。很多零部件记者都是第一次见,有些只有巴掌大的零部件,也有20多公斤重。“每台发动机有850公斤重,人工肯定是搬不动!”于强和记者说,在发动机搬运、拆解过程中,都由机械操作,工人们只需负责技术方面的问题。
拆解完毕后,下一道工序就是清洗。清洗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清洗,不需要水,而是采用几微米的沙粒进行物理清理,这样洗出来的零部件与新零部件没什么区别。
随后,记者又来到机体加工区,这里摆放的一排发动机,乍一看外观和新发动机已无什么区别了。
于强和记者说,废旧发动机上的废弃零部件在进入机体加工这道工序内就已经全部处理完毕了,该换的换,该处理的处理,线路全部新换的,保留的只有机体外壳、齿轮等部件。每台发动机已经能达到新发动机的水平。“这样一个时间段的发动机还不能出厂,出厂之前一定要经过试车检验!”于强介绍说。
记者跟随于强来到了试车车间,刚走进车间大门口,里面就传来刺耳的发动机轰鸣声,站在里面没多久耳朵就轰轰作响。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在每台发动机前都有操作人员在不间断地检查发动机的作业情况。“发动机作业时发出的声响能达到120分贝,这是常人没办法忍受的,但是工人们耳朵里都带有特殊耳塞,即使如此高分贝下,对他们的影响也很小。发动机从试车车间里出来后,就基本上能达到新发动机的功率,进行喷漆、包装后,就可以直接到市场销售了。”于强说。
再制造技术是不是和翻新技术一样,面对这样的疑问。于强和记者说,再制造技术可不是普通翻新。旧发动机在再制造过程中是完全拆解的,对所有的零件进行分拣、测量,而普通翻新或大修技术只是对旧发动机失效部位进行拆解,对隐藏的质量上的问题无法排除。在清理零部件过程中,也与普通翻新或大修技术不同,他们是对所有零部件采取了专用设备清洗、检测,对失效零部件进行再加工或更换,而发动机大修只是更换磨损件及故障件。
另外,再制造发动机不但要保证发动机的质量,还要保证发动机的性能。再制造产品的装置是一个全面恢复到新产品的质量状态过程,如同新产品一样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保证。这些技术和性能,是普通翻新或大修技术所达不到的。“废旧发动机通过再制造处理后,质量跟新机一样,性能跟新机一样,保修期也能跟新机一样!”于强的语气里充满自豪。
说起通过再制造后的发动机,在奎文区从事工程车行业的陈刚深有体会。他和记者说,6年前,他和朋友们买了两台大型挖掘机,3年后,发动机慢慢的出现小毛病,虽然每年都大修一次,但这些小毛病还是不能解决,最后只能忍痛割爱卖掉了一台。今年春天,他听说潍柴有再制造发动机后,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台。“换上新的发动机,剩下的这台挖掘机就和新的一样,再用5年没问题。买一台新的发动机不到4万元,省去每年上万元的大修费用,更换新的发动机非常合适。”陈刚说。
于强和记者说,现在公司里处理的发动机都是通过潍柴动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维修点收集而来,处理完毕的新发动机价格只是新机价格的75%,而且都标有英文字母“R”,代表该机是通过再制造技术处理后的发动机。
再制造是把废旧产品恢复到像原产品一样的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流程,即主要以机电产品(装备)等废旧工业制成品为原料,在基本不改变产品结构和材质的情况下,运用高科技的清洗工艺、修复技术或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专业化、批量化修复和改造,使得该产品在主要技术性能和安全质量等方面能达到与同类原产品相同的标准要求。再制造是实现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中再利用原则的重要方法,也是实现废旧机电产品循环利用的关键措施。